因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容重轻、保温性能高、吸音效果好,强度高和可加工等优点,而且生产原料丰富,是一种以加气块替代传统实心粘土砖理想的墙体材料,因此多年来受到国家墙改政策、税收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大力支持,加气混凝土设备已成为新型建筑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是在加气块使用前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注意事项的。
1、不得使用龄期不足28天、破裂、不规整、浸水和表面被污染的砌块。
2、砌筑时灰缝应饱满, 严禁先干砌后再灌缝。
3、不得任意撬动已砌好的砌块或在砌体上随意打动凿槽, 电气管线在加气混凝土墙上的安装只能按半个管径镂槽,不得任意凿大槽, 并按图示钉挂100mm 宽镀锌铁丝网, 以防止抹灰层裂缝。
4、不得使用含水率大于20%的砌块, 一般控制在15%以下。
5、一般墙体, 200 厚墙最下面用普通粘土砖砌4 皮180mm 墙, 120mm 厚墙最下面用普通粘土砖砌3 皮。有防水要求的房间, 最下面用普通砖砌1. 2m 高。普通粘土砖以上各层, 用加气混凝土块, 采用M 5的混合砂浆满铺、满挤砌筑, 上下层十字错缝, 搭接长度不小于砌块长的1 /3, 转角处应交互咬搓, 水平灰缝要求不大于15mm, 垂直灰缝要求不大于20mm。防裂措施: 灰缝应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均匀密实, 砂浆饱满度, 水平灰缝不低于90%, 垂直灰缝不低于80%。
6、切割砌块应采用专用锯, 不得用瓦刀和斧子任意砍劈。门窗洞口两侧应选用规则整齐的砌块砌筑。
7、砌块与墙、柱的相接处, 必须先焊拉结筋与空心砖墙交接处, 必须予留钢筋, 以防因收缩面拉裂墙体。拉结构造钢筋与墙配筋带连接, 用1: 2. 5水泥粘结砂浆。( 参107胶)粘结厚度15 mm, 砌块端与墙、柱应用砂浆挤严塞实, 配筋带为2?? 6搭接长度为! 200 mm, 拉结筋与配筋带的高度为4皮砖厚。每砌筑高度约1. 3 m 时, 宜停歇24小时后再继续砌筑。
8、门窗洞口配筋过梁做法为# 900 mm 时为钢筋砖过梁26 h = 30m, L! 900mm 以上为钢筋砼予制过梁, 支座处250mm 长浇水2~ 3遍, 铺1: 2. 5水泥砂浆坐浆。
9、砌块与门口连接, 采用后塞口做法, 用塑料膨胀螺栓安装, 洞口高度2. 1m 以内时每边三道, 洞口高于2. 1m 时为四道。
10、由于砌体吸水率低, 吸水速度慢, 砌体完工后7天方可进行抹灰工作。
1 墙体砌筑施工操作技巧
1.1 墙体砌筑施工工艺流程 墙体砌筑施工工艺流程可以总结为:抄平→弹线→摆砖→立皮数杆→挂线→铺灰砌砖→勾缝→清扫墙面。
1.2 墙体砌筑施工要点
1.2.1 首层墙体砌筑前的抄平。由于施工中基层上表面不同位置的标高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抹找平层。具体做法是:在基层表面外墙四个大角位置及每隔10M位置抹一灰饼,用水准仪确定灰饼的上表面标高,使之与设计标高一致;然后,按这些标高用M7.5防水砂浆或掺有防水剂的C10细石混凝土找平;此层既是防潮层,也是找平层。
1.2.2 放线。底层防线应在找平层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用经纬仪将外墙轴线引测到找平层表面,弹出墨线。在外墙轴线上,用金属直尺测设各内墙轴线位置。轴线弹出后,按设计尺寸暗处墙的两边线,然后按图样标注的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的墨线。门的位置,墨线弹在找平层表面;窗的位置,墨线弹在墙的外侧面。楼层放线时,为了保证各楼层墙身轴线在同一铅垂面内,可用经纬仪或垂球,将底层控制轴线投测到各层墙表面;然后,用金属直尺丈量其间距,经校核无误后,在墙表面弹出轴线和墙边线;最后,按设计图样弹出门窗洞口的位置线,图样按要求上、下两层门窗洞口对齐的,一般用垂球线引测。
1.2.3 摆样砖。摆样砖是指在放线的基面上按选定的组砌方式用干砖试摆。一般在房屋外纵墙方向摆顺砖,在山墙方向摆丁砖,摆砖有一个大角摆到另一个大角砖与砖之间留10MM缝隙。摆砖的目的是为了校对所放出的墨线在门窗洞口、附墙垛等处是否符合砖的模数,以尽可能减少砍砖,并使砌体灰缝均匀,组砌得当。
1.2.4 立皮数杆。皮数杆在砌筑时可以控制砌体竖向尺寸,同时还可以保证砌体的垂直度。皮数杆长度应略大于一个楼层的高度。皮数杆一般立于房间的四大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以及洞口多的地方,每隔10-15M立一根。采用外脚手架时,皮数杆一般立在墙里侧;采用里脚手架时,皮数杆应该立在墙外侧。底层立皮数杆的方法是:在立杆处打一木桩,在木桩上测出±0.00标高位置,然后把皮数杆上的±0.00线与其对齐,用钉钉牢。每次开始砌砖前应该检查一遍皮数杆的垂直度和牢固程度。
1.2.5 砌大角、挂线。大角又称头角,即墙角,是砌墙挂线确定墙面横平竖直的主要依据。开始砌筑墙体时,先由技术水平高的工人在建筑物的外墙角,按皮数杆的标线砌五皮砖,然后将准线挂在大角墙身上,再砌中间墙身。墙身较长时,可从墙中间或流水段分界处先砌五皮砖,准线按皮挂,砌一皮砖,升一次线。对一砖墙单面挂线即可,对一砖半墙以上的应该双面挂线。
1.2.6 铺灰、砌砖。铺灰、砌砖的操作方法因地而异,比较通用的方法有三种:铺灰挤砖法、铲灰挤砖法和坐灰挤砖法。
1.2.7 勾缝、清扫墙面。清水墙砌完后,应进行勾缝。勾缝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原浆勾缝,即利用砌墙的砂浆随砌随勾;另一种是加浆勾缝,即利用精筛过的细砂以1:1~1:1.5的配比拌制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勾缝形式有平缝、凸缝、凹缝、斜缝等,常用的是凹缝和平缝。勾缝前应清除墙面上粘结的砂浆、灰尘污物等,并洒水湿润,勾缝要求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并压实抹光。
1.3 墙体砌筑施工要求 砖砌体的组砌总的要求是上下错缝、内外搭接,以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同时组砌要有规律,少砍砖,以提高砌筑效率,节约材料。
1.3.1 灰缝横平竖直,灰浆饱满。砖砌体的水平灰缝应满足平直度的要求,灰缝厚度宜为10mm左右,上下限不宜超过8mm和12mm。同时,按皮数杆挂线砌筑,竖向灰缝必须垂直对齐。避免游丁走缝,否则会大大影响墙体外观质量。
砌体灰缝砂浆饱满与否对砌体强度有很大影响,砂浆饱满的程度以砂浆饱满度表示,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达到80%以上。
1.3.2 墙体垂直,墙面平整。墙体垂直与否,直接影响墙体的稳定性;墙面平整与否,影响墙体的外观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用2m托线板检查墙面垂直度,用2m直尺和契形尺检查墙体表面平整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1.3.3 错缝搭接。砌体应按规定的组砌方式错缝搭接砌筑,以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及稳定性,不准出现通缝。
1.3.4 接槎可靠。砖墙的接槎与房屋的整体性有关,应尽量减少或避免。砖墙的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墙高的2/3。如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可做成直槎,但必须做成凸槎,并加设拉结钢筋。一般每120mm墙厚放置一根拉结钢筋,直径为6mm;其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末端尚应弯成90度湾钩。抗震设防地区建筑物的临时间断处不得留直槎。隔墙与承重墙或柱不能同时砌筑而又不能留斜槎时,可于墙或柱中引出凸槎并与承重墙或柱的灰缝中预埋拉结筋,其构造与上述凸槎相同,但每道墙不得少于两根。在完成接槎处的砌筑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2 墙体砌筑施工存在问题及对策
2.1 砖砌体组砌混乱 墙体砌筑施工时常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原因混水墙面要抹灰,操作人员往往容易忽视组砌形式。砌体若出现通缝,就会影响墙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解决措施如下:①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剔除不合格的工人。必须明确,砖墙组砌形式并不仅仅是为了清水墙美观,也是为了是墙体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因具体到施工层面,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200mm就应有一层丁砖拉结。烧结普通砖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多孔砖则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砌法。②应根据砖柱断面尺寸和实际使用情况确定砖柱的组砌方法,但无论如何包心砌法是不可取的。③采用无齿锯切割或在砖厂生产砌筑砖柱的异形尺寸砖。④依据受力性能和砖的尺寸误差确定墙体组砌形式。一般清水墙面用一顺一丁和梅花丁组砌方法;双面清水墙可采用三七缝组砌方法;砖砌蓄水池宜采用三顺一丁组砌方法。
2.2 砖缝砂浆填筑不饱满,砂浆与砖粘接不良 砖缝砂浆填筑不饱满或砂浆与砖粘接不良会严重影响墙体的稳定性和强度。解决措施如下:①保证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接强度的关键是提高砂浆和易性。②摒弃铺浆法或摆砖砌筑,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砌筑方法。③若采用铺浆法砌筑,则严格控制铺浆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度时,不得超过50mm。④严禁用干砖砌墙,保证含水率。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8%~12%。⑤冬期施工时,务必适当湿润砖面后再砌筑。若负温条件下无法浇砖,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对于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严冬无法浇砖的情况下,不得进行砌筑施工。